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海伦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推进一站式建设,融入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工作,8月2日,正式启动“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助力社区振兴发展。“一社区一法官”揭牌、授牌仪式在海伦市雷炎街道花园社区与海伦市各社区同步举行。

海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喜文,海伦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王研,海伦市政法委副书记任韦纶,海伦市司法局局长李明,雷炎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姜洪才出席启动仪式。花园社区等5个社区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揭、授牌仪式。海伦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艳洁主持启动仪式。

海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喜文,海伦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王研共同为“一社区一法官”工作室揭牌

各位领导向社区代表授牌

包联法官、法官助理同社区干部合影
“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是海伦法院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审判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推出的又一项创新举措,是按照省法院“四解四化四到位”,构建立体系统的龙江法院治理新格局的实践路径。设立“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覆盖全市5个街道25个社区,423个网格点,通过为辖区内所有社区配置一名法官和N个法官助理具体负责该社区内的相关法治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社会力量调解的有机衔接,构筑预防、排查、调解、审判一体化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切实为平安海伦建设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王研表示,“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建设,是中政委、省委政法委、最高法院和省高院根据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方式,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养、促进“平安海伦”建设的有效途径。海伦法院将以社区“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前沿阵地,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推进“无讼社区”建设,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任韦纶表示,建立“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是海伦法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落实到法院工作实践中的一项创新之举,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要求、新期待的主动探索。对提升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的设立,对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在推动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参与指导人民调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及时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亲民,为构建平安、和谐、法治海伦和美丽社区贡献法院智慧。

姜洪才表示,“一社区一法官”就是市法院在人民群众门口设立的“法庭”,我们将以本次揭牌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动员各社区 (居委会)、镇属相关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当好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联络员”、“调解员”、“宣传员”,让“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成为法院、社区和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纽带。
包联法官张美慧代表社区包联法官表态发言
“一社区一法官”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诉源治理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创举,是服务社区振兴战略实施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作为一名法官能在其中工作,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秉持“躬身入局,笃行实干”的担当,保持“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主动置身社会治理大格局,用心用情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为构建法治社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下一步,海伦法院将以社区“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前沿阵地,“一社区一法官”的全体成员要守初心,担使命,积极做好联系社区的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综合治理指导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扫黑除恶联络员,多为所联系社区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推进“无讼社区”建设,将“一社区一法官”的工作机制构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