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伦河法庭探索“法院+社区”联动调解模式,成功化解一起离婚案件,实现法律与社会效果统一。
案件基本情况
原告任某与被告李某于2017年结婚,2019年育有一子。婚后因家务育儿问题矛盾升级,任某起诉离婚,主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及家务劳动补偿。李某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和抚养权上存在分歧,案件具备调解基础。
调解过程
伦河法庭启动先行调解程序,联合社区调解员分层化解矛盾。首先通过情感疏导,了解双方核心诉求:任某关注财产公平与抚养权,李某希望获得合理补偿并保障子女成长。随后,宗法官依据《民法典》第1088条释明家务劳动补偿权,梳理共同财产清单,明确分割标准。最终达成协议:子女由李某抚养,任某每年支付抚养费1万元;任某向李某支付财产分割款10万元,2025年度费用当场即时履行,避免后续纠纷。
经验做法
构建“三式”调解机制提升效能。一是“关口前移”对接社区调解组织,借助基层优势提前化解矛盾;二是“情理法融合”调解,既释明法律条文,又关注情感需求,认可家务劳动价值;三是“闭环管理”服务,明确履行方式,推动即时兑现。
调解成效
案件7个工作日办结,较传统程序提速60%。法律上符合民法典规定,社会层面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示范层面形成“法院+社区”协同解纷样本,助力基层治理。
本案的成功调解,是伦河法庭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伦河法庭将继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更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