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生意场上发生矛盾,有了过节,一方出手伤人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再生矛盾,直至触犯法律。一直耿耿于怀的王某,接连找于某报复,不料几次找于某都没有找到,使他更为恼怒,碰巧,在路上相遇死敌,二人见面后便厮打起来,王某持刀将于某扎伤,其结果锒铛入狱。近日,海伦市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海伦市的王某与于某均以做生意为生,两人在生意上曾发生过纠纷。2012年5月21日21时许,王某在某饭店门口恰巧与于某相遇,王某便上前拦住于某欲与之理论,由于二人言语不和,便进行厮打,厮打过程中,王某用随身携带的尖刀照于某的腹部及手臂猛扎,造成于某腹部及左前臂左肩胛扎伤,经法医鉴定属重伤。事发后,王某赔偿于某各项经济损失计3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人因生意发生纠纷,理应通过正当渠道协商处理,但被告人王某却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拦路与原告人于某理论且将其打伤,其行为以构成故意伤害罪。遂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说法:王某属偏执型人格障碍,应加以克制。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种人非常多疑敏感,时常怀疑别人不怀好意,或责难别人有不良动机。常感孤独、忧郁、烦闷,有不安全感,且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并寻找偏见的依据。甚至有一种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的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记恨,对拒绝、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久久仍耿耿于怀。
专门研究怒气问题的心理学家查理斯·斯皮尔伯格教授早就定义了怒气:“一种强度各异的情绪状态,从轻微生气到暴怒、狂怒。”愤怒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是由于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愤怒是个人的意愿遭到挫折或对客观事物不满时,为寻求心理平衡而进行的情绪释放。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例如希望破灭,失败,不公平,身体受约束,言论遭反对,权利受侵犯,嫉妒,受人侮辱,受骗,失恋,疾病,疲劳等,都可以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产生愤怒。另外,心境不佳,或脾气急躁的人,也易发怒。人在发怒之后,常有一种舒畅、欣快的感觉。这是由于体内的郁积、不满、怨恨、不平等得到迅速释放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学会化解矛盾,学会自我制怒六个方法:一是躲避法。在生活中遇到怒的刺激时,就尽量避开,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二是转移法。当发怒时,有意识的听听音乐,逗逗孩子玩等,这是积极的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点的制怒方法。三是释放法。把脑中的不平和愤怒向认为适合的人全盘托出,平时与人相处不可能不产生意见、隔阂,经常交换意见,把话说清楚,也是平怒和增强团结的方法。四是克制法。是以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使愤怒情绪难以发生或降低强度。以自己的内部语言为媒介,如在发怒时心中反复默念“别生气”“不该发火”等等克制自己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五是升华法。把怒气化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力量。司马迁说:“文王拘而做《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怒之所为也”。就是升华的典型例证。六是想象法。通过联想消怒,都是制怒的好方法。我真的是对这个人感到愤怒吗?我愤怒的原因真的是我说的那些原因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之所以对他愤怒,是因为对他发火比较安全?不要把谁当替罪羊,这样没有任何作用,相反会让你的情绪变成迷途羔羊。如果你成了别人愤怒的目标和牺牲品,问自己:“我一定要接受这个人给我安排的位置吗?我一定要为这种事感到受伤吗?”其他人和你一样也会寻找替罪羊。你可以去做志愿者,但不要做“志愿羊。”即便别人选择了你,也可以避开。不要上钩,不要去打和你没关系、你也赢不到什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