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开车应礼让三先,可这两个司机就不是这样了。在乡间路上由于路面窄,相互让让也就过了,但是就为了争个先后,双方互相谩骂甚至动起手来。家住海伦市的郑某,不但赔了钱,而且等待他的是法律的惩罚。
今年5月的一天,郑某开着自家小货车到乡下拉货,急于赶路,在山间小路上,遇见李某正驾驶着大货车路过,因路面较窄车辆无法通行,双方僵持一会儿后,开始相互谩骂,后两人下车撕扯在一起,在相互厮打中,郑某从车内拿出一跟铁棒,朝李某头部打去,将李某头部打伤。案发后,郑某主动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经法医鉴定,李某系多处头皮裂伤创口累计达9厘米,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花去医药费3,4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郑某因琐事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不能冷静处理,在相互厮打中,致他人受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郑某案发后,主动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并赔偿李某经济损失,具有悔罪表现,可依法酌情从轻处罚。最终,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赔偿李某经济损失4万元。
【法官以案说法】驾驶员的“礼让三先”,讲究的是“让”。凡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懂得要“安全行车,礼让三先”。三先就是:先慢、先让、先停。学车先学德,驾车先有德。车德就是开车时的道德规范,具体标准涵盖行车的方方面面,最核心还是一个“让”字,一定要礼让三先。开车如做人,没有车德,车技再好也无济于事。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有资格驾车,有了好的德行才能驾好车,有了好的德行才能“管好”车。否则,轻者有伤文明,重者“人财”尽失。 像案例中的司机郑某和李某就缺乏一个“德”字,在乡间路上由于路面窄,相互不让路,互相谩骂甚至动手打起来,郑某不但赔了钱,而且等待他的是法律的惩罚。
现如今生活压力大、道路条件不好,很多司机患上“路怒症”,直接表现就是开车无德,处处争抢,变得“好斗”,这样在路上是非常危险的。奉劝大家多记一些开车礼让的准则,就算被不守规矩的车“欺负”了,也不要太在意,深呼吸几次平复心情,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希望驾驶员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加强道德修养。
为此赋诗点评:
无德司机不礼让,乡间小路争着抢;
无法通行僵持着,互相谩骂两人杠;
争强好斗太有刚,相互厮打拿铁棒;
照着头部就是削,赔钱法办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