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机构设置 执行信息公开 困境企业司法挽救

 

男子冒充国家干部诈骗被判刑

  发布时间:2019-05-27 09:25:09


    一男子冒充政府干部的身份,以帮人找工作为由骗得被害人5万余元。近日,海伦市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诈骗案,被告人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万元。

    案件回放:28岁的刘某是海伦人,念完中专后没有找到正当的职业,由于没有工作,自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已经达到穷困潦倒的境地,思来想去,便产生添加微信好友骗钱的想法。于是,便冒充海伦市政府干部,认识市里的领导,以能安排工作为名,骗取钱财。

    2018年4月份,刘某通过微信附近人添加阿颖(女)为好友,两人就在交谈过程中,刘某自称是市政府干部,提及在政府工作的事情,阿颖对此特别感兴趣。就主动要求添加刘某的微信。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你在政府是个领导吧?”听完阿颖的话,刘某不禁虚荣心作祟,虚构了一个身份,“我是政府某局领导”,便取得阿颖的信任之后,刘某通过和阿颖微信聊天,得知年纪轻轻的阿颖没有工作在家带孩子的信息后,利用阿颖思想比较单纯,萌生骗钱之念。谎称能将阿颖安排到局里当临时工,但需要阿颖支付相关办工作的费用。

    阿颖信以为真上当受骗后,自2018年6月份至2018年10月份之间,被刘某分多次以请领导吃饭、需付入档费用、培训费用等理由进行行骗。期间,为使阿颖更为确信其谎言,他又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名义给阿颖发相关办理工作的信息,阿颖以当面现金、微信红包及微信转账方式先后被刘某骗得53 370元。赃款被刘某用于吃喝、买烟、旅游等全部挥霍。

    2018年10月23日刘某因要办理驾驶证没钱又继续以给阿颖办工作需要费用为由向阿颖行骗,欲骗取阿颖5 000元。最终,刘某成功从阿颖那里骗得53 370元钱。后来,阿颖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即去公安机关报案。10月26日,阿颖将刘某约至某银行来见面取款时,公安人员将刘某抓获,使刘某的诈骗行为没有得逞。

    另查明,案发后,刘某的家属已与阿颖达成和解协议赔偿了经济损失,取得了阿颖的谅解。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某为骗钱,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为被害人安排工作为由,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另有5 000元系犯罪未遂,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刘某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庭审中认罪、悔罪,案发后能积极退赃并取得被害人谅解,依法对其酌情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以案说法】 本案例中受案人遭遇的是常见的“找工作”骗局,其实就是虚构身份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目标,随后在聊天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自己“领导”的身份,并在以后的聊天中诱导性地提出自己人脉广、关系硬,可以给当事人找到好工作,甚至解决一些当事人迫切需要的读书、贷款、工程承接等等问题。当事人往往在花言巧语中就丧失了警惕。在上钩以后,不法分子便会编造理由并提出收取数额不等的“好处费”“打点费”,待当事人完全放松警惕等待工作时,不法分子便不再回应或是直接逃之夭夭。在此,法官提醒广大家长,虽然爱子心切,但更要保持理智,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不管是上学还是找工作,都要通过正规途径和渠道,不要被所谓的“找关系”“走后门”所诱惑,以免上当受骗。发现上当受骗后,不要惊惶失措,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10报案,以便于警方调查及时展开抓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为此赋诗点评:

    男子年少念中专,学业有成奔程前;

    那知工作不好找,在家歇业只等闲;

    没有经济的来源,穷困潦倒在熬煎;

    思前想后挺窝囊,整天微信在聊天;

    心生一计挺大胆,冒充国干想骗钱;

    添加附近一女子,相互了解话正圆;

    虚构身份把谎编,得知女子没公干;

    上赶来安排工作,女子喜获贵人眼;

    天降馅饼非要检,掉进陷阱进了圈;

    编造费用五万多,现金红包发了钱;

    一来二去吃喝骗,女子损失还真惨;

    诈骗谎言被揭穿,速到公安去报案;

    终被抓获现了眼,既判徒刑又罚款;

    法官提醒众公民,所谓诱惑可别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