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机构设置 执行信息公开 困境企业司法挽救

 

公交车上扒窃 窃贼被抓获刑

  发布时间:2015-03-18 15:07:16


    去年4月4日起,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只要是扒窃他人随身携带物品的行为就可构成犯罪。近日,海伦男子在市内公交车上扒窃乘客的随身财物,被海伦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2014年10月18日上午11时许,在火车站开往海西的公交车上,被告人王某某趁被害人孙某某上车时,在车门处挡住被害人上车的路线,将该被害人右肩挎包的拉链拉开,放在包里面的一个钱包盗走。在逃离时被民警当场抓获,所盗钱物被收缴并已发还被害人。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构成盗窃罪。被告人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扒窃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王某某归案后自愿认罪,酌情从轻处罚。据此,法院遂作出了如上判决,宣判后,被告人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以上人名均系化名)

    【法官教你防范要领】窃贼在公车上常用的六种扒窃手法教你“见招拆招”

    公交车上人流量大,扒窃分子容易得手。之前有市民吐槽公交车为何成为了“小偷的天堂”?乘坐公交车出行时如何防范扒窃?法官在审理此案时,总结出6种常见的公交车扒窃手法及防范要领,供市民参考、借鉴。

    扒窃犯罪手法1:上下公交车时伺机扒窃,这种手法被称作“障眼法”。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事先在公交站寻找目标,然后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机,伺机扒窃手机及衣袋、背包中的财物。此类嫌疑人通常会挤在公交车门口,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障眼”,或怀抱小孩作掩护。

    【防范要领】

    上下公交车要注意自己的随身财物,尽量不要在上衣两侧的口袋中放置财物,上车前要检查口袋的纽扣或拉链,手机要放入包内或握在手中。同时,对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物品,且多次重复上下车的人要特别注意。

    扒窃犯罪手法2:站立贴靠实施扒窃,这种手法被称作“挤碰试探法”。一般情况下,嫌疑人会事先寻找目标,然后跟随目标上车,一旦目标放松警惕,手机和钱包便会不翼而飞。为了得手,嫌疑人想尽办法掩护,例如穿着西装和夹克衫,手从“穿底”的衣袋中伸出来扒窃。

    【防范要领】

    乘车时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在车站和人多的地方不要显露随身财物。带包乘车时要将包的拉链拉上,并尽可能将拉链面紧贴身体。另外,拎包、背包要放在胸前,遇到有人故意碰摸紧贴,要加倍小心。

扒窃犯罪手法3:在座位上用刀片割窃,这种手法被称作“割窃法”。多发生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一般情况下,嫌疑人坐在乘客座位侧面或后面,趁乘客不注意时,伸手掏衣袋里的财物。

    【防范要领】

    乘坐公交车时不要打瞌睡,尤其在往返于市郊的公交车上更不能放松警惕。

    扒窃犯罪手法4:结伙扒窃得手后传赃,这种扒窃手法被称作“传赃法”。在此类犯罪形式中,犯罪人员一般一人扒窃,得手后迅速将财物转移给同伙。

    【防范要领】

    在公交车上发现财物被窃,应立即请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扒窃人员逃离现场,并向警方报案。另外,乘车时不要让手机处于静音或振动状态,一旦发现失窃,立即借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号码。

    扒窃犯罪手法5:结伙分散乘客注意力,这种扒窃手法被称作“挡门板”、“夹门缝”。“挡门板”多发生在上下公交车的过程中,扒窃人员一般派一人用身体挡住车门,其他同伙则在后面扒窃乘客财物。利用“夹门缝”进行扒窃的犯罪人员一般有3至5人。他们会事先寻找上衣敞开或背单肩背包的乘客作为目标。上车后,嫌疑人将乘客围在自己的团伙中,再用身体将乘客的衣服或背包挤到空隙中,由最便于下手的团伙成员实施盗窃。

    【防范要领】

    上下公交车时要将衣服的纽扣扣好,并将背包放在身前,同时多留心自己随身携带的钱、包、手机等物。遇到挡住车门却不上下车的可疑人员,应同时对身边的其他人加以警觉。

    扒窃犯罪手法6:在“表演”中伺机扒窃,这种扒窃手法被称作“表演法”。有些团伙事先设计好一些简单的情节在乘客面前表演,以此吸引乘客注意力,其团伙则伺机作案。如由两人装作为某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公交车厢里推来推去,并压在被害人身上。此时,另外的不法分子便乘乱对乘客下手。

    【防范要领】

    注意自己的随身财物以及随身佩戴的金银饰品。弯腰捡拾物件时,要有意识地防护。上车后对突如其来发生的事情,更要提高警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