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法院大力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延伸窗口服务功能,深化便民利民措施,着力打造功能全、质量高、群众满意的诉讼服务平台,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六大亮点
1、完备服务设施,畅通群众诉讼渠道。海伦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按照省高院的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模式,通过多次改建,诉讼服务窗口从原来的框架式变成通透化,五个窗口正上方的LED显示屏,明确显示该窗口的职能,实现了“区域设置科学化、流程信息公开化、立案手段科技化、服务措施便民化”,有效分流当事人,为当事人节省时间。现已形成了多功能,软、硬件设施齐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服务的三星级诉讼服务中心,占地面积为507.54平方米。
中心共设置“十区”包括安检区、导诉区、自助查询区、社会服务区、休息等候区、投诉监督区、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信访接待区和12368热线服务区;“八室”包括领导信访接待室、法官会见室、远程视频接访室、家事调解室、速调速裁室、律师出庭准备室、检察官出庭准备室、多元纠纷调解室;“八窗口”包括信访大厅值班窗口、信访接待窗口、再审申请立案窗口,查询咨询窗口、材料接转窗口、立案执行绿色窗口、预约立案审查查询窗口以及收费窗口。配备自助查询、电子显示屏等设备。同时,配备诉讼服务指南、休息座椅、雨伞、电话机、打印机、复印机、笔墨纸张、老花镜、饮水器具等便民物品。
2、实施诉前释明,避免诉讼盲目性。立案登记实施后,通过诉讼指南、风险告知,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避免诉讼的盲目性。通过立案法官现场答疑、咨询接待等环节,有效避免了诉讼盲目性。
3、适时预约法官,打造零距离沟通平台。实行适时预约法官制度并在中心设置2个法官会见室、1个律师会见室。公布41名审判人员联系电话,方便当事人随时联系。同时,在全市23个乡镇设立7个便民诉讼联络站,23个便民诉讼联络点,每个联络点由1名法官负责联络,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与法官进行沟通。
4、做实诉非衔接,有效减轻群众诉累。构建诉非对接体系。建立诉非衔接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实现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制度、裁审一致、案情跟踪、人员调配等“无缝对接”制度。全面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力量,建立以法院为主导的海伦市三级综合调处网络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由25名法官联络员分别联络7个便民诉讼服务站、23个联调室,通过巡回法庭、“百名法官送法进城乡”、“移动办公”等平台组织对接,每年有效化解纠纷700余件,调成率100%。
5、实行案件分流,改善解纷流程。对来院咨询、信访、立案的群众,实行“对口分流”。以“登记立案”方式进行诉前免费调处。要求纠纷于受理之日起20日内调结。诉讼中,对适合且愿意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处的立案类当事人,引导其到综合调处室对应的家事、现代、速裁和中式调解室调解并予以司法确认。对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进行调处案件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对于不愿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案件,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登记立案后迅速分流至相对业务庭审理。
6、落实司法救助,彰显人文关怀。对经济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根据情况做出减、缓、免缴诉讼费用的法律援助,及时启动诉讼程序,以解决后顾之忧。对涉及农民工工资等民生案件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优先立案、优先排期、优先分流与办理。每年减免缓诉讼费49万余元,优先办理民生案件56件。
诉讼服务中心改造前 诉讼服务中心改造后
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导诉台
二
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三大亮点
1、着力打造海伦司法为民品牌,设置自助立案设备。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自助立案一体机,由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自助立案;
2、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立案难问题,推行“四立服务”。在传统当场立案的基础上,推进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实现“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四位一体的登记立案模式。现已全面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专门窗口,并有专人接待办理。自2019年5月20日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以来,截止2019年12月24日网上立案249件,跨域立案51件,其中跨省立案21件、知识产权案件1件,共计300件,占同期立案总数的12.7%。
3、着力探索“枫桥经验”升级版,尝试网上调解。海伦法院构筑诉前化解、立案调解和简案速裁“三道过滤网”,打造“海伦法院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健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机制。尝试利用微信视频办理案件,既节省了诉讼资源,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是法官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同时,利用新媒体形式办理案件,是响应最高法院提出的智慧法院的号召,也是践行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微信远程调解及时处理案件,不仅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办案效率,还免去了当事人千里奔波之苦,减轻了诉累,当事人也非常满意。截止2019年12月通过微信远程视频调解的案件达到5件。
海伦法院书记员与绥化中院相互对接立案
帮助牛女士在伊通法院立案成功 高先生知识产权案件跨域立案
三
集约送达四大亮点
1、组建大立案送达团队。海伦法院自2002年以来,设立专门的送达工作团队,采取集约化送达的方式,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17年来,积极探索法律文书送达新方式,优化法律文书送达工作机制,为审判工作打通第一条道路,减少法官、书记员工作量,有效降低办案法官廉政风险。
2、职责分配分工精细化。送达团队内部分为内勤小组、电子送达小组、现场送达小组三个管理单元,内勤小组负责案件登记、开具诉讼法律文书、排期开庭。电子送达小组负责确认当事人手机、微信等联系方式,并开展电子送达。现场送达小组负责规划送达路线和案件的送达等,同时加强节点管理,规范流转程序。截至目前,共通过微信送达案件471件,电子送达率达56.2%。公告送达案件仅占总收案数4.11%。
3、推行送达方式改革模式。海伦法院持续推进送达团队、送达方式、送达服务改革,实现了“辅助+自助”送达改革模式。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6日,海伦法院送达团队对各类案件主要采用直接送达、电话送达、微信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真正做到了让当事人省钱又省事,让审执团队省心又省力。自2019年年初至今共受理民事案件4009件,成功送达4009件,送达成功率达到100%。
4、构建集约送达工作机制。海伦法院将送达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探索构建“六位一体三化统筹”的集约送达工作机制,即集设置窗口预约送达、推广适用电子送达、提升法院专递质效、集约外出直接送达、优化公告送达流程、探索委托送达协作“六位一体”的集约化管理、多元化服务、智能化运用,努力提高送达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对内服务法官,提高送达效率;对外服务当事人,快速实现权利。集约送达机制的建立,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和司法成本,极大地破解了法官直接送达工作量大、重复送达等局限,让法官从繁重的送达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审理裁判,对缩短审理周期,实现矛盾纠纷快速便捷化解,提高审判质效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海伦法院设置送达团队专门办公室
三人送达小组成员开展送达工作 送达团队向当事人直接送达开庭传票
四
速裁快审三大亮点
海伦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按照“三分”原则,结合司改“三化”要求,抽调资深法官和优秀青年法官助理充实速裁工作组和专职调解员。
1、修订完善制度建设。以案件繁简分流系统运用试点为契机,修订完善工作制度9个,强化案件分流自动化和精准化,简化速裁程序、文书格式,鼓励当庭兑现,严格办理时限等健全“分调裁”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团队,并由立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分流,争议较小的案件直接进行委派调解,调解无法达到目的的再进行开庭审理。
2、组建专业化诉调团队,实行诉调团队一体化。组建11个团队,每个团队按照1名员额法官+1名调解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配比的队伍结构,合理分配人员力量。同时,推进“调裁一体”纠纷化解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予以司法确认;调解未果一键转立案,由原诉调团队直接审理,实现诉调无缝衔接。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调解阶段确认的无争议事项进行快速审理,15天内审结;针对有争议的案件,通过简易审理模式,一个月内审结;对疑难、复杂等类型案件流转至其他审判庭精准审理。
3、建立速裁机制。为进一步实现“简案快办”,提升办案效率。海伦法院率先组建速裁团队,围绕速裁机制的“迅速调解”和“迅速裁判”两大主要功能做文章。即:一是坚持在立案登记前采取“问诊式”方法,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以及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案件分流到“调解组”快速调解。二是对于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立案后分流到速裁组,法官在诉前调解基础上深入了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根本原因,适时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如果协调未果,法官就即开庭速裁。三是速调速裁案件的审理周期不超过20日,速调案件必须在7日内结案,速裁案件必须在20日内结案。
速裁团队室 法官开庭审理案件
五
多元化解纠纷五大亮点
海伦法院积极实践“枫桥经验”,打造了“一中心、三平台、多点位”的工作模式,构建高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通过内部学习、外部宣传等方式推进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建立。将便民诉讼联络员、人民调解员、网格长身份整合,推动诉调对接、便民诉讼网络与基层综治网格化机制联动整合、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拓宽调解渠道。将诉讼服务窗口前移至街道(乡镇),充分发挥基层调人民解组织作用,聘请特邀调解员、律师及委托、邀请工会、妇联和各乡镇、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家庭类纠纷案件。截至目前,该类案件调撤率达到96.33%,同比上升10.17个百分点。
3、加强联动协调。主动与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建立完善损害赔偿案件联动化解机制;今年来,该类案件交通事故类案件调撤率达到95.89%,同比去年同期高出39.91个百分点。
4、树立大调解理念。把调解贯穿于案件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丰富调解方式,积极开展送达调解、电话调解、上门调解等工作。工作实现以构建以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司法联络员的“中心、庭、点、员”四位一体的基层便民诉讼多元化解纠纷服务网。截止目前,立案庭已办理司法确认20件,受到人民政府、人民群众高度赞赏。
5、推进网上微信调解平台。海伦法院开通网上微信调解平台,平台将设在诉讼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多元化解、立案服务、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方面,依托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及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载体,以诉讼服务规范性文件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平台在推进目标上,旨在将解纷资源汇聚线上,实现在线咨询、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一站式服务;通过实施远程微信调解,为当事人减少诉累,有效解决纠纷,截止2019年12月通过微信远程视频调解的案件达到5件,其中2019年12月10日海伦法院多元化调解中心驻院人民调解员对一起合同纠纷进行了视频诉调对接调解,成功化解纠纷。截止2019年12月24日海伦法院诉调对接案件达到738件。
李福坤法官与驻院律师张丽娟对两起供热纠纷案件诉调对接调解
立案庭书记员张志飞与人民调解员对一起拖欠工资纠纷进行诉调对接 李福坤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对赡养纠纷开展诉调对接
立案庭长李福坤对两起离婚案件进行视频调解
张志飞与张丽娟律师采用诉调对接调解一起拖欠19年的货款 李福坤法官对一起法定继承纠纷进行微信视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