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机构设置 执行信息公开 困境企业司法挽救

 

【抗疫尽责 读书润心】海伦法院“居家办公读书分享”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1-01-28 17:47:40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在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号召“足不出户”的日子里,除了积极参与到疫情阻击战中,惟有用功读书,在读书中汲取力量,才能继续发扬海法人“有担当、不畏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优良传统。根据院机关党总支部倡议,全体干警居家办公读书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时交流读书心得,真正做到有所读、有所思、有所悟,互相启迪,相互激励

  从即日起,海伦法院网将陆续刊发干警读书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东风法庭庭长:刘大春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留给每个读者内心最强烈的声音,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让我震惊又不乏感动的故事,第一个让我24小时不休息一气呵成做一个忠实读者的故事,第一个让我红着眼眶到泪流满面读完的故事。我可以感受年幼的哈桑感到内心的凄凉和无助,感受主人公十几年如一日的怯懦和忏悔,感受阿富汗地区的人们想要和平的强烈,又对人心一次次走向自私和迷茫而感到无比的凄怆。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关于内心、亲情和救赎的故事。阿富汗一位大家庭,仆人小哈桑和12岁的小少爷阿米尔情同手足、形影不离。

  风筝节是当地孩子们最重视的节日,追风筝成为角逐胜负的关键过程,淳朴善良的哈桑在一次追风筝的比赛中,为了帮少爷抢回风筝,在角落里被异端分子折磨强暴,而躲在一旁的阿米尔并没有上前阻止,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创伤从此烙在年幼哈桑的心里……由于阿米尔的怯懦,从那时起,小少爷少了平日的欢笑,地位卑微的仆人哈桑少了无忧的笑容。阿米尔开始整日整夜沉浸在自责和痛苦中,他开始寻求让内心解脱的方法,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嫁祸哈桑偷走了他的手表,决然将哈桑父子赶出了家门。阿米尔以为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可是由于恐怖分子对阿富汗的占领,阿米尔和父亲一起逃往美国……也许在那个不平和的年代,身份的悬殊就决定了命运的归宿。随着年龄的增长,远在大洋之外的阿米尔已经成年,可他越来越承受着心灵的折磨和对哈桑的悔恨,他恨哈桑的出现,恨哈桑的懦弱不知反抗,恨老天让他认识了哈桑……可是他更恨自己的逃避和抛弃,他抛弃的不只是一个偷东西的仆人,更抛弃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良知。是的,他牵挂哈桑,牵挂那个黑黑的眼神清澈单纯的孩子。为了救赎,他和父亲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在回到故乡的日子,阿米尔发现了哈桑的身世,那个出生会说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的“仆人”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再也忍不住要寻找他,可是哈桑在阿米尔走的几年后已经死了,如泉涌的泪水从阿米尔孤独的眼神中流出,他再也不能做什么去救赎,去挽回。后来在战争中,阿米尔发现了哈桑的孩子处在危险中,这时候,他终于战胜懦弱,勇敢救出了哈桑的孩子……

  作为读者,一度讨厌阿米尔这个角色,为哈桑的勇敢善良和悲催的命运而动容。但全部读完你会发现,它不是简单的关于忏悔和勇敢的故事,它映射的,是一个时代对于人性最直接最深刻的考验,而年幼的阿米尔面对黑恶势力没有阻止和自救的勇气,注定了那个时代一些出身卑微的下层人的悲剧命运。人,本来应该被平等的对待,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是什么年代。而注定下层人悲剧的命运的不是时代,是那个时代的人,一群视人如草芥的人,主导了下层人的蝼蚁命运,而一些时刻怀着正义和怜悯之心的人们,可以改变下层人的命运。我喜欢历史中的人和事,而我不热衷于时代的更替,就像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时代变迁带来的战争一样,我不沉迷于资本时代的历史进步,就像我不希望看到工人被压迫的历史一样。我沉迷的是那些即使在最狼狈的年代,也有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人文关怀。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人即使在特殊时期走错了路,但至少可以原路返回;让我看到了受尽虐待,却仍然善良勇敢,是一个时代的幸运。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内心和救赎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主人公在时光的曲折隧道里,仍然忠于内心,所以在危险和硝烟中挽回了哈桑的孩子。这看似救赎,实则人性。我想起我们的生命的守卫者们,正是他们对于生命的尊重,才有了国泰民安,才有了人生而平等的对待,才有了被尊重的每个人。一个时代幸运与否,不是这个时代,而是这个时代的我们遇到的人。身在病乱年代,我们庆幸,遇到了真正的好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讲的,是不抛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