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海伦法院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真抓实干举措,力求办实事、解民忧,向社会做出十二项承诺:
一、坚持有案必立
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变通方式不立案、拖延立案,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权,对于违规不予立案的要严肃处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坚持一站服务
加快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集中送达平台,全面推行诉讼事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积极引导当事人使用网上庭审系统在线庭审和电子送达,努力实现诉讼服务事务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三、坚持投诉必理
开展涉诉信访积案集中清理活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坚持开展院领导接访活动,开通网上信访、电话约访,畅通信访渠道,确保群众来访来信不落空,来访来信有回音。
四、坚持提升效率
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加大简案快审力度、提高小额诉讼适用率调解,全面提升执法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获得感。
五、坚持源头解纷
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培训指导,发挥诉前解纷作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加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程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在司法体验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坚持司法公开
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直播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依法公开案件审判、执行流程信息、案件庭审及裁判文书等信息,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七、坚持关注弱势
为确实需要法律帮助、因经济困难无能力聘请律师的当事人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刑事被告人,指定有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事务所或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力度,开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落实诉讼费减缓免政策,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八、坚持执行兑现
持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穷尽执行措施,全力加强财产查控,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享与运用,“以惩促执”打击失信行为。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组织开展追索劳动报酬、交通、医疗、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等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确保群众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九、坚持便民服务
不断丰富司法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全面推进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快审,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便捷的服务满足群众需要。为行动不便等参与诉讼确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等延伸司法服务,提高群众参与司法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十、坚持庭审规范
进一步规范庭审程序,从庭前准备、庭审职责、着装及仪容仪表、言行等方面入手,改进庭审作风,展现法院法官良好形象,彰显司法权威。强化庭审监督,实现庭审直播常态化,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十一、坚持廉政监督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聘请10名廉政监督员,建立监督员与院长、纪检部门联系直通车机制,将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下,进一步加大廉政监督力度,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促进公平公正、高效廉洁司法。
十二、坚持平安建设
坚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和拓展扫黑除黑专项斗争工作成果,始终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保持高压态势,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